车企销量总体走低,数据已经出来,锤子落地。1--10月份数据显示mpv下滑严重,轿车和suv同比基本持平略有下滑,也就是说销量总体下滑了,但细分结构来看,非低端车虽然没有新的增量,但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
既然如此,铝合金轮毂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但整体影响不大,不会像整车一样下滑。下滑的可能是非铝合金轮毂等低端低配轮毂。
铝合金轮毂总体不会有大的下滑,但不代表某些铝合金轮毂企业不会有大的下滑,这要看轮毂企业给哪些车企配套了,给哪些车型配套了,这两个因素很关键,直接对轮毂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因为有不少车企下滑严重,mpv也下滑严重。有些车企逆势增长,有些车企拦腰折断,所以看供应商的配套企业都有哪些品牌了。
另外,中国保有量还是在增长,可以加强车辆改装领域的小批发和新渠道零售,来对冲寒冬造成的影响。
在我看来,19年仅仅是汽车行业冬天的开始,真正的寒冬还在后面。
一,目前汽车保有量已趋于饱和
据2018年统计,中国单就小型载客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2亿辆大关,私家车更是达到了1.89亿辆之多。
中国目前虽有接近14亿人口,但老龄化较严重,所以,汽车保有量已有饱和之趋势。
二,汽车增长量已达极限。
从2016年开始,中国汽车增速已出现下滑趋势。至2018年开始已出现负增长的趋势,结合目前保有量趋于饱和的情况,在2019年汽车市场势必出现断崖式的下滑。这势必也将引起汽车市场的重新洗牌和整合,才能逐步走出寒冬。
三,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
日系车,德系车,美系车,韩系车对国内市场冲击非常大,销量远超国内自主品牌。
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业能否从2019的寒冬里走出来,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啊?
感谢被邀请
首先我认为说19年是车市寒冬还为时过早,只能说是暂时性的波峰,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性,现在车市不景气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1、国六的出台,国五车贬值,很多客户都在等国六(虽然有些品牌已经出了国六,但还是少数)
2、一直在传的汽车下乡很可能最近会有落地政策,不着急用车的客户观望情绪严重
3、因为工业税率的下降,很多车企正陆续公布官降政策,也是导致客户观望的一个原因
4、房产对资金的占用不用多说吧,大多数人买房就没钱买车了,再加上股市去年大多数人都是亏钱的,现在应该也没解套,再加上经济下行,油价上涨,这都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车的需求
但是对比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非常低,但是品牌良莠不齐,需要经过一***洗牌,相信经过一轮车市低迷的洗牌后,再加上大概五到七年一轮的换购车辆的周期,我国车市还会迎来一轮爆发。
饱合,产能过剩,淘汰一批车企,是必然,经济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区间,制造业不强,创造财富的能力,弱,收入难提高,购买力不足,再想提高收入,靠技术,但缺少,现在想往上走,没有硬实力,技术,产品,真本事,难上升。体制政策,良好的管理,决定未来。
波峰波谷,18年就是阶段性波峰分水岭。中国14亿人口 大约3亿多家庭。目前2001年至今汽车产量已经达到2.7亿部,汽车流通生命 平均在12年,去掉05年以前的销量,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亿部以上。其中乘用车接近2亿部。目前还算是不太饱和,目前是阶段性波峰。下滑的主要原因:
1,房地产16-18年疯狂上涨 ,吸纳了绝大部分老百姓的收入,投入50万 ,第二年变100万 ,还是买车变30万的游戏中,大部分人都选了买房。然后18-19就没钱了,换车的可以缓缓,买车的也可以等等。先来个二手也是不错的选择。
2,国五改国六,造成很多人观望,进一步延缓了购买热情。
4,网约车,顺风车,极大的提升了交通工具的使用频率,让很多人不再纠结要不要买车。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够发达的情况下,理想交通工具保有,按美国标准 4亿部更多,按日本标准也要3亿部汽车保有量。10年的淘汰期,大约每年更新换代4-3000万部是理论上的稳定数值。但是目前经济不均衡,不发达的区域依然很多,很多家庭还消费不起汽车,汽车淘汰频率依然较长。
19年大概率的是依然要调整,淘汰落后不经济的产能,汽车趋于数字化特性明显加强,边缘化国产车企要被淘汰。余下3-4个国产品牌车企成为必然。部分法系,韩系也要边缘化。
新势力,威马小鹏 特斯拉 们要火,还有个大佬,就是苹果 还没下水造车。看好未来汽车产业10年。
寒冬依旧,韩系停产,慢慢的2020退出中国市场,国内只留吉利长安哈弗,其他品牌日子不好,可能是第二个韩系。日系通过碰撞结果,新框架车型2019-2020大卖,可能和大众持平。房贷造成的钱袋紧张至少持续5-10年。
这个恐怕才是刚刚开始的,2019年是汽车行业下滑的第二年,据统计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销量下滑幅度超过了13%,许多人还抱着汽车行业只是两三年的寒冬,然后就会回暖的希望,其实这个希望是错误的,中国的汽车寒冬将会持续下去,并会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重新转型升级,直到企业完全适应市场。
这次转型升级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裁员大潮,还有一部分员工的离职大潮也即将展开,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部分不符合转型升级人员的被裁是必然的,不能适合发展的必将被淘汰掉,最终的汽车行业转型留下的将会是符合汽车行业的这一批人,同时也会产生新的职业岗位来适合转型后的汽车行业。
2019年全球车企的裁员潮,这个局面恐怕在2020年还会继续上演。这不过是产业升级所带来的阵痛。中国市场则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尤其在电气化和新能源这两个蓝海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大家以后是吃糠咽菜,还是喝酒吃肉。
我想说,很不好。
这次疫情,对国内和国际汽车行业来说,都是一场重创,短期内造成了很多失业或者收入减少,长期来看,加速了汽车行业的重组。
下面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次疫情对行业的冲击和影响。
销量暴跌,超过120家工厂关闭
疫情首先导致工厂停工,目前全球除中国以外的工厂基本全部停产 ,至少120家汽车工厂暂时关闭 。
仅在美国就因为有多名汽车业工人感染******去世,在工会的压力下,从3月中旬起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福特、通用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宣布北美工厂开始停产,15万工人回家待业。
全球汽车销售也在人们大多闭门不出的疫情风暴中锐减,全球4月汽车销量创新低,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汽车市场都大幅度下滑。
欧洲4月销售了29.22万辆汽车,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8%。欧洲五大主要汽车市场销量都大幅度下滑,意大利(-98%),西班牙(-***%),英国(-98%),法国(-89%),德国(-61%)。欧洲今年前4个月销售量为330万辆,减少39%。
美国4月销量为70.78万辆,减少47%,是十年以来最差纪录。美国今年前4个月销售了420万辆汽车,减少21%。
所有车企的亏损已无法用金钱衡量。
全球六分之一年轻人失业
欧洲的汽车制造业也随着意大利疫情的爆发到恶化逐步停摆 。光是欧洲就已经有1400万个员工面临失业,111万汽车业相关员工生计直接受到影响 。
5月27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第四版《***肺炎疫情与全球就业监测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工作时间预计较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4.8%,相当于流失1.3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
报告称,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六分之一年轻人失业,仍在职年轻人的工作时间减少了23%。疫情造成的经济危机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妇女的就业打击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迅速、更严重。
G20成员***有16个国家及组织公布了3月失业率,8个国家公布4月失业率。其中,13个国家及组织3月失业率较2019年第四季度有所上升,3个国家4月失业率超两位数,分别是加拿大(13.0%)、印度(23.52%)及美国(14.7%)。
国际劳工组织预测,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工作时间将较2019年第四季度减少约10.7%,相当于流失3.05亿份全职工作岗位。
六成汽车从业者打算“跳槽”
全球疫情冲击下,经济衰退、消费力不足、出口受阻等严重制约汽车产业发展。行业危机加上企业降薪等因素,使在职人员的生存状态受到挑战。不少人表示“压力很大”,职场焦虑和不安全感骤增。
在此境况下,企业运营承压,降薪、裁员等信息不断爆出,汽车人职场[_a***_]面临新的考验。近期,有调查显示,疫情影响下汽车从业者职场压力加大,出于现实困境和个人长期发展,近60%调查参与者萌生“跳槽”打算,另有5%的参与者表示已经完成工作更换。原因多数迫于生活压力暂缓。
近年来,汽车人才短缺,离职率过高成为行业痛点之一。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行业对标数据统计:自2013年起,汽车行业整体入职率以平均每年18%的速度下降,离职率逐年递增。而在2018年,行业整体离职率高于入职率,首次出现人员净流出情况。
2020年,疫情的发生导致行业洗牌加剧,职场危机加重,引发越来越多的在职员工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现有工作状态和未来工作方向,新一轮汽车人才流动浪潮正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