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管理又称工程项目管理,(也叫监理),它起源于国外。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那时,建筑师就是总营造师,他受雇于业主,负责设计、***购材料、雇佣工匠,并组织管理工程施工。
19世纪,随着建设领域商品经济经济的日趋复杂,为了维护各方经济利益并加快工程进度,明确业主、设计者、施工者之间的责任界限,要求每个建设项目有一个承包商进行总承包。从而导致了招标投标形式的出现,随着建筑规模、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展,为了便于规范、协调、监管这些领域,切实维护业主,施工方的利益,便逐渐形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也就是我们国家所称谓的监理公司。
我是国内最早从事建设工程监理实践的那批人。第一版国家建设监理规范的很多内容,就来自于我们的监理实践。所以,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
建设工程监理制,是建筑法规定的一项工程管理制度。当初设计的监理制,主要源自国际工程师联合会的“工程师”制度,监理单位应该是在建设单位授权范围内,独立的开展工作,为业主提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或咨询服务。
它的基本特点是:监理工程师是独立于业主、承包方之外的公正的第三方。监理工程师必须是由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规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专业人士组成,用他们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为业主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来保证业主项目目标(质量、进度、造价、功能)多快好省的达成,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可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长官意志的干涉,如今的监理制,已经面目全非。如今的监理制,已经严重背离初衷,要求监理工程师承担了很多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监理工程师的权利,不足以承担这样的责任,监理工程师的地位,也无法承担这些责任。
监理工程师应该只向业主负责,帮助业主管理好项目,可是如今的监理公司,绝大多数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监理人员的报酬与责任严重不符,与监理工程师的定位严重不符。过低的报酬,过高的责任,造成高素质、年富力强人才的大量流失,造成监理工程师的素质也与过去相差甚远。
以我服务的监理公司为例,二十多年前,高级工程师占公司总人数30%以上。资料员中都有两名高级工程师。许多大型建筑公司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来这里只能做总监、总代。现在,论工作能力,很多过去只能做监理员的人,现在都做了总监。
监理行业,目前已经进入恶性循环。人才素质越来越低,责任越来越大。
现在,监理制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局面,如不改革,整个行业将没有前途。
目前,我国各种资质的监理企业共有6200多家,但是对于合格的监理人才竞争却异常激烈,按规定,每30000平方米的建筑必须有约5个以上监理人员,全国各省约需监理人才60多万人,缺口很大。
工程监理制度在国际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城市建设和工程实施监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从1996年开始在建设领域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的实施,使得工程建设领域对监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从工程建设的前期策划、设计管理,到工程招标、施工的全过程,包括进度、造价、质量及安全等方面的全方位管理需求,都为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监理工程师从事的是一份令人 尊敬 (事在人为)的职业,在技术领域的地位等同于法律领域的律师和医疗领域的医生。
总体而言,监理身份地位、社会地位比施工单位要强,但是薪水待遇不高,除非动歪心事,一个好监理会很累,学得可以比施工单位更多,因为监理要求比较全面,不仅仅局限于质量、安全、进度、造价、合同、法律个别领域,而是要求比较全面,监理员的要求比较低,但是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就比较高,必须是工程师职称且满三年才可以考,从一个本科毕业大学生到取得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证书就是一次性通过的话也不会少于8年,一年后可以定级助理工程师,再四年后可以评审工程师,再三年才可以考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正常的应该是9年,所以一毕业后就从事监理会比较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