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产品是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这点没有疑问。在信息不流通的年代,它们往往是被封尘的产品。
长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的。
安德森用真实发生的几件事向我们直接勾画出了长尾现象:在线音乐店Rhapsody里下载排行10万名以后的那些歌,在任何一家最最专业的唱片店都找不到,每月下载次数只有几次、几十次,加起来却占了所有下载次数的15%;在线DVD租赁店Netflix销量占末尾21%的碟片在任何一家线下碟店都找不到。这些“多出来”的冷门产品每样都卖得少的可怜,但因为品种数目庞大,加起来却能带来不小的销售。这就是长尾了。
长尾理论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我们的经济和文化,正在产生从为数较少的主流产品和市场(需求曲线的头部)向数量众多的狭窄市场(需求曲线的尾部)转移的现象和趋势。其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尾商品指的是需求非常不频繁,需求变动也很大的产品。
对于过去12个月有需求的备件,可以分为三大类:需求频繁,而且稳定(短尾):4%的备件属于此类;需求频繁,但很不稳定(中尾):20%左右的备件属于此类;需求非常不频繁,需求变动也很大(长尾):这是主流,约76%的备件属于此类。
拼多多的主要用户群体是长尾理论中的“小众”用户。长尾理论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由于边际成本接近零,企业可以满足众多小众需求,将这些小众市场汇聚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拼多多平台上的用户需求多样化,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家居用品、农产品等众多领域。这些需求可能相对小众,但通过拼团模式和大规模定制,拼多多能够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实现规模化增长。
拼多多以低价、实惠、量大为特点,吸引了许多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用户。这些用户群体在传统市场中可能难以被满足,但在拼多多平台上,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因此,拼多多的主要用户群体正是长尾理论中那些分散且多样化的小众用户。
长尾理论的优点在于它揭示了消费者对于多样化产品的需求和偏好,为企业提供了开发长尾市场的机会,可以通过满足长尾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
然而,长尾理论也存在缺点,例如长尾市场存在大量小众产品,未必能够产生足够的利润;同时长尾经济也可能导致***的过度分散,增加了产品的推广和管理成本。
因此,企业在应用长尾理论时需要权衡利弊,确保能够有效地利用长尾市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