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要求两点:
一是实验过程安全,二是所测电阻值尽可能误差小。具体如下:
对于一,要根据所测电阻额定电流或电压选好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及电源电动势,根据电阻的估值选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时要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不超额定值。
对于二,要根据电阻的估计值选安培表外接还是内接,在计算时,要删去测数误差较大的一组或二组数据,求出每组数据对应电阻的平均值。
好设计很难去做一个标准答案。前些日,来自日本的新生代设计师高田唯来中国办展和讲座,引起了一些关于设计的讨论。
Nod说:“高田唯对日本设计行业有爱,不愿意接受只能看到那些“永远使用白底的精致设计”的事实,愿意通过他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设计问题,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反对任何可能。”
所以每个人对设计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使国际上首屈一指的设计大师的作品放到我们某个镇里的农贸市场就会有些格格不入。
所以设计的好坏其实需要依附于一个特定环境中才能浮现答案。 很多设计师通常接了一个项目,自己出了方案后请人给指点,而这个时候其实他人是无法对他的方案给出准确的指点的。
或许只能给出关于个人审美上的一些感觉而已。至于方案的准确度和好与坏,是需要综合客户的需求,市场需求,以及现在的问题和未来目标等等更多细节上的衡量。
我们无法去任意判断一个设计的好坏,通常只能给出是否合适,或者是否可以更合适一些,抑或是否可以***用“自我理解”的美学来进行表面升级,但你能说之前的设计不好吗,我觉得不能。
那什么才是“好设计”呢?
我们知道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设计可以是多样化的,通常也会出现多样化的好设计作品。而客户或者评委会从中选择一个符合他们判断标准的答案,而这个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吗?也不见得,只是在客观的条件中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而通常这个答案会被定义成为“好设计”。
理解层面
我们看一个设计作品、会首先以感官去评判,因为你不了解具体需求的细节,所以首先是依照自身或专业领域上的一种美学认知,以及完稿程度去判断。其次会以“有趣”、“新鲜”也就是所谓的突破和创新。而不同的对象都会有不同的判断取向,比如:技巧性、市场性、创意性、营销性、美学性、艺术性、实用性等等判断方式。
希望我的答案能为你提供帮助。
哈喽,我是嫣然一悟,跟设计玩耍了十几年的八零后老仙女,也是头条号嫣然一悟的作者。从不同的设计层面去体会设计,什么样的设计能算是好设计?这个问题首要答案是要符合设计受众的需求。我个人认为,不管从什么层面去体会设计,只要这个设计在没有违背常理的情况下,能满足人们的某些需求,那它就算是好设计。
因为从广义上来说,设计最初的的诞生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最初人们为了保暖用树叶或动物毛皮做衣服,后来也会为了满足最初的审美需求,对衣服进行一些装饰。这就是人类最初的服装设计意图——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能满足受众需求的设计就是好设计。具体怎样满足受众需求,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
第一,设计是否有合理的实用价值。
一般来说,是否能满足人们实用方面的需求是衡量一个设计好坏最重要的一方面。虽然随着时代进步,我们对审美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可能在看到一个设计时,我们会首先从视觉山根据个人审美去衡量它。但这是因为设计的实用价值存在滞后效应,比如我们在买衣服时,在首先被衣服的外观吸引后,才会产生试穿的想法。
在试穿以后,从身体的体验感受才会来判断最终会不会购买。如果这件衣服只是外观美丽,上身后却达不到我们对舒适度的要求,那我们可能很大程度不会去购买。这其中,对衣服外观的判断就是审美需求,而试穿就是在体验这件衣服的设计实用价值。我觉得设计实用价值虽然比不上满足审美需求来得迅速,但只有在设计满足实用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决定我们最终能不能接受这款设计。
第二,设计在拥有合理实用价值的同时能否满足受众审美需求。
不管从任何层面去感受设计,审美需求总是首先要被满足的。这一般取决于我们感受设计时的第一印象。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判断,很多时候都来源于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没有得到满足,后续体验的感受可能会花费更多精力才能被改变。而审美需求大部分时候都针对这种第一印象的判断。
嫣然曾在设计包装时,为了能更好的满足包装的实用性,而忽略了受众的审美需求。当时我设计了一款薯片包装盒,因为没有使用休闲食品惯用的,鲜明的配色方案和设计元素,所以受众对这款包装的接受程度偏低。所以要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还要结合产品特性和设计实用价值去综合考虑。
第三,从交互设计角度来看能否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从交互设计的角度去感受设计,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是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由于我们所处的时代网络环境越来越发达,交互设计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网络产品的日益增加,用户体验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关注度。如何才能针对受众的心理研发合理的产品,这是可能是今后设计发展中直接影响设计被接受程度的关键因素。
在《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这本书当中,作者就介绍了100个关于如何能从心理学方面影响产品设计的心理学知识。比如网络用户是如何思考和做出点击网站某个按钮的决定的?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促使用户去购买网络产品?融入类似的心理学知识,能让我们的设计更好的迎合用户心理。被用户所接受。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设计层面去体会设计,这有利于我们设计水平的发展。但无论如何,设计的基础始终是以人为本的。
怎样的设计才能叫好设计?这个问题的范围太广,在不同的设计领域对设计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同一个领域不同项目也有不同的需求。以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好的设计分为两种:
一是以体现技巧,展示为目的的设计——这种设计往往用当下热门的技术手段表现流行的设计风格,既有较高的审美,又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在技术和审美之间必有一个方面处于较高的层次,能吸引同行的注意,引起共鸣。
二是满足需求的设计——它可以是简单地用photoshop画两个同心圆,也可以是ps、ai、ae、sketch、principle、c4d等工具结合起来做的一个设计。这类设计在技术手段和审美表现上没有硬性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能满足leader或者甲方的需求,所以可能出现用后者那种多个工具各种技术做出来的设计却被别人ps画得两个圆打败的情况。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两种情况结合起来,既满足了需求,又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种设计在我看来万无一失就是好的设计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观点,什么是好设计?这个问题也有不少设计大拿回答过了,以大拿全面、专业的角度讲就是:简单、好看、具有启发性,带点趣味性,易懂、自然等等。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