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4、海水水质标准(GB30***-19***)
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1996)
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8-1996)
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为什么说设计师品牌的巅峰时期已过,而中国设计师品牌的鼎盛时期还没到来?
今天一个朋友来咨询我设计师品牌这个行业。他们原本做媒体的,想入局中国设计师品牌,借助自己媒体力量来帮设计师做直播。
我说,设计师品牌的巅峰时期已过,而中国设计师品牌的鼎盛时期还没到来。
设计师品牌的巅峰时刻在1980—1990年代。所谓的巅峰,意思就是投资人投设计师品牌,能成就一个时尚帝国,它足以给投资人与设计师本人带来巨大的利润回报。
@Calvin Klein,@Donna Karen,@Oscar De La Renta,@Armani ,范思哲等都曾受益这个时期。
2000年后,设计师品牌的日子就开始难过了。他们要和两股势力斗争,一是互联网,二是明星。他们分散了原本该给设计师与产品的聚焦。
到今天,其实设计师品牌日子愈发难过(相比从前)。所谓难过就是今天投资人再要投设计师品牌,他们很难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波设计师了。
但是中国设计师品牌还远未到顶端。他们的希望在于中国版LVMH出现的时刻。而这一时刻的出现,我以为还有数十年的时期。因为整个设计师品牌行业的巅峰时期已过,所以中国设计师品牌未来总体可成长空间其实非常有限。
希望在哪里呢?希望或许在虚拟品牌,而不是实体品牌。
Hi,大家好,我是分享时尚干货,严选时尚好物的赵大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服装产业痛点深度分析,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如何走得更远?
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就是设计师独立操盘,把设计师自己对时尚的理解以及想法,通过服装的形式表达出来,每一件衣服都充满着设计师的心血,更能体现出设计师的水准。
我曾经在一家上市服装公司做终端销售15年,凭我设计师品牌的了解,分析一下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如何走的更远?
设计师品牌和独立设计师品牌,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这几年推出很多的设计师品牌,真是靠设计师品牌起家的公司屈指可数,90%的设计师品牌都属于公司的子品牌,通过资本的投资来宣传设计师品牌,这种所谓的设计师品牌背后有强大的公司团队运营操作,所以在市场上很容易看到他们的店铺。这种设计师品牌的品牌风格个性非常明显,也是为了能够聚集一部分认同风格的消费者,在进行深挖顾客的消费潜力。
独立设计师品牌就更加注重设计师的想法,市场上是很难看到的。背后没有强大的资本和运营团队操盘,都是设计师在独立操盘,把更多的心血投入在产品设计上,对设计师来说,每一件衣服在他们心中都是一件艺术品的存在。
独立设计师品牌,注定是小众品牌,从诞生起就注定市场面小。
独立设计师品牌的特性决定了它只属于少部分人。品牌的定位非常关键,在现有的顾客中,能够深挖顾客的需求,才是独立设计师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品牌培养一大批的忠实粉丝,更有助于品牌发展。
独立设计师品牌不要和市场品牌相比较,从开始的定位就决定了市场量,如果在市场上随意都能看到的品牌,就不算是独立设计师品牌了。
增加曝光量,把自己培养成网红品牌
网红品牌其实没有想象的那样低劣,网红也是有中高低三种档次的,根据自己的品牌定位,把品牌培养成网红品牌。这也是吸引顾客的一种方式。
独立设计师品牌往往品牌风格更明显,看到设计就能想到设计师的想法。设计师对品牌理念的宣导,认同你的理念,就认同你的设计。
对服装品牌的认可最高境界,就是对品牌文化的认同。
国潮风的兴起,要抓住这波机遇,给品牌贴上国货标签
国潮风现在正在被国人认可,逐渐有很多人对国货品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开始消费国货,国货成为国人的骄傲。
中国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一定要抓住这波机遇,把自己与国货国潮靠拢,抓住国人的心。中国的设计师,中国的品牌,独立的个性风格。
我个人认为,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市场面会越来越大,不一定你的店铺有多少,而是你的受众群在增长,做真正的独立设计师品牌。
我是分享时尚干货,严选时尚好物的赵大帅,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请点赞+关注,持续为您分享。欢迎评论转发,谢谢!
时装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较为宽泛,可从场景、审美、舒适感、文化认同等多个方面去迎合或者说是叠加去迎合;去除一些客观的环境问题,我认为独立设计师品牌如果想走的更远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总之,服装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工艺流程复杂,季节性和消费需求变化极快,门槛有不太高的行业,突破需要极强的耐力和深厚的专业功底。
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一直在,为什么现在才被另眼相看呢?文化崛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以及大众审美回归都发挥了倒逼作用,另独立设计师迸发创新活力。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的过去40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幼年期,那么现在已经稳步走入青年期了。亮点开始展现、生命力开始蓬勃,就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
不仅如此,新时期的中国文化不再是单一的传统的东方符号,而是包容万象、烙上国际化大印的大美文化。
文化崛起对大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审美主流的更迭,崇洋***再不是大势,国产品牌的春天就这样来了。
回到服装行业,这个看似与政治经济文化没有直接关联的行业,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晴雨表、文化软实力的风向标。
对于中国服装设计师来说,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谁先动笔谁就取得先机,但是谁下笔下得最准最好才能笑到最后。
中国的服装行业下一阶段需要的是香奈儿还是zara目前还未可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的大门已经向中国服装设计师敞开。
市场需求就这么大,想要分羹必须掌握消费者,抓住消费者内心。目前市场买手更受欢迎,买手店也更迎合年轻消费者的胃口。我这里简单给大家对比下买手和设计师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与冲突呢?看看买手与设计师的未来发展前景。
第一部分:共性与不同
1. 专业买手需要具备的能力
专业买手需要拥有对时尚的高度热情,同时又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市场需求。专业买手需要对市场有敏感度、有统筹规划的能力,需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分析销售数据反应的整体商品需求。专业买手需要懂时尚懂流行,有良好的品味与审美,也需要懂一些设计方面的知识,对面辅料有一些了解。
2. 服装设计师需要具备的能力
绘画基础与造型能力是设计师的必备能力。独创性和想象力是服装设计师的翅膀,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本身就包含了创新、独特之意。服装设计师对结构设计、裁剪和缝制有一定的理解,熟练掌握面辅料特性及使用方向。服装设计师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发现和抓住设计创作最初的灵感和线索,在一些看似平凡或者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发现其中蕴含的闪光之处,将其转化为设计素材。
3. 买手和设计师之间的共性与不同
对时尚流行趋势的感知与敏锐度,对色彩以及款式的搭配运用是设计师和买手都必须具备的,市场也是买手和设计师都需要关注的点。相较之下,买手偏理性,设计师偏感性。买手更具备对数据分析方面的理性需求,而设计师则在服装款式以及结构、面料运用方面更占优势。
第二部分:冲突与转型
1. 买手与设计师的工作交流中会存在哪些冲突
当销售数据不好,市场反响不好时,买手会觉得设计师不懂适应市场做设计,而设计师会觉得自己设计的款式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也符合产品企划、客户定位,销量不好是销售方面的问题。这时双方要注重巧妙沟通,买手不要一味地批评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尽量用数据说话;设计师也要多***取买手的建议,最终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 买手转型设计师有哪些优势与劣势,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
有买手经验的设计师,会比普通设计师更了解市场需求,能通过销量情况分析出什么样的款式是适应市场的,也更容易打造出一些爆款。但在设计的创新方面可能会因为被市场同化而有所欠缺。买手经验,销售数据能更多的起到***设计的作用,设计师不能一味地追求销量而失掉创新性。
3. 设计师转型买手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设计出身的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对服装相关的工艺、材质、廓形等非常熟悉,因此设计师转行做买手绝对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设计师需要提升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度,更精准把握客户需求;除此之外,需要学习品牌运营知识,学会与数据打交道。数据分析、市场调研这些会是设计师转型的难题。
第三部分:深入分析二者的相容性
1. “买手设计师”这一概念近几年很火,是什么原因促进了这一职业的发展?
市场流行元素更替太快,买手设计师在设计和运用市场现有***的交替中产生。换句话说,快时尚产业促进了买手设计师的形成。
2. “买手设计师”到底是一类怎样的人?
买手设计师会[_a***_]产品开发的流程,也会参与成衣***买与组货。买手设计师会分析商品部反馈的上季销售数据,与研发经理讨论并确定***买思路并制定研发目标。买手设计师制定***购与研发计划,进行款式搭配,配合相关部门作简易搭配电子手册。买手设计师是集买手能力和设计师能力的全能型服装工作者。
3. 如何做好“买手设计师”?
买手设计师需要多关注流行趋势,多去逛商场和批发市场;多和一线销售沟通,多下店关注顾客群体,了解顾客需求;多看数据,做数据对比;关注市场竞争品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