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自营模式。这种模式下,快递公司拥有并管理整个物流网络,包括收派件、运输配送和客服运营。例如,顺丰快递就是一个典型的自营模式,其所有分公司都隶属于同一个总部,执行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
加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快递公司的总部负责提供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支持,而具体的收派件和运输配送服务则由加盟商负责。加盟商需要向总部缴纳加盟费用,并分摊部分运营费用。例如,申通、韵达和圆通等快递公司就是***用加盟模式。
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下,数家独立的快递公司共同合作来开展业务。例如,上海的快递公司A与台北的快递公司B和香港的快递公司C合作,共同完成从客户寄件到收件人收件的整个过程。
快递行业的运营模式还涉及一些关键指标,如时效性、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快递公司通过优化运输流程、提高运输效率、强化运输包装、严格的操作规范、提高客服团队的专业素质、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来提升这些指标。此外,快递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进化,从最初的直营制逐渐发展到加盟制和合作制,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服务百姓,在网上购物是受欢迎。有发展前景。但能够更好方便百姓,减少消费成本,增加销售量,缩短交货时间。快递公司做不到。只有制造厂家在各市,开设供应提货点,只要做到这一点,便能减少运货费用,缩短送货时间,更能促进百姓网上消费。
快递,的罚款已经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一个件延误罚款最高300块,一个差评罚款160。一个手机淘宝上,收件人查个件反应没收到也罚款20块。投诉罚款更多。12点之前没扫分发派件,罚款10%的派费。一个漏扫分发罚款最低20到300。收件人打邮政管理局电话,哪怕是咨询一下也罚款100。投诉罚款就是2千到6千,还要写认错保证书。收件人要求快递员放门卫,但快递不见了,总部会按快件价值不超过300的,按300块钱罚款,追加100块钱手续费,超过300按原价赔偿追加100块钱手续费。罚款全让快递员出。六点钟之前没有送完全部快递90%的,罚款两块钱一票。外包装完整,内件破损也是罚快递员。外包装破损内件也破损,哪更是罚快递员。还有很多地方的细节,罚款我就不多说了。快递员八九钟就下班了,还是接电话接个不停,不是这个收件人打电话说没有找到自己快递,就是那一个又问你把我的快递放到哪里去了。收件人自己忘了,当时要求快递员放那里了。有时一个件送过去二十多天了,收件人还反应说你把我的快递送到哪里去了,快递不见了,反正一天到晚都是在,罚,罚罚。想拿工资,门都没有,
为民提供服务没错,但不要把每次投诉都算在快递员手里,末端快递员拿着很少的派费,干着比较累的活,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末端都很辛苦,城市得送门,农村到网点自提 ,遇着破损或液体露出,收件人投诉,基本,都是末端快递员赔偿,挣的基本都给赔付了,干好能落点,干不好你想想,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很难,真要解决了,快递公司一定愿意送大家数以千万的回报。
那些吐槽罚款之类的,歇了吧,不罚款,用什么简单有效成本低的方式,来管理那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网点以及快递员?不要说绝大多数网点和快递员不会乱来,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时常发生。
创新的办法不是没有,但貌似现阶段比较难:要么技术能力存疑,要么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要么受限于制度流程。
一种方法是,减少加盟店,增加直营店,快递员变成自己的员工。比如京东模式,这种模式的问题是资本的投入巨大,后续物流成本高居不下,没有仓储和电商支持,纯物流很难支持太久。
另一种方法是,借助于自动驾驶和无人机技术的引入,缩减集散点到客户的中间物流环节和网点,这种方法受限于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流程。
当前最有可能***用的,必然是降低成本、短期可以有一定效果的方法。典型的是在运营模式上的变化,比如转向加盟(胡萝卜)加罚款(大棒)的方式;在最后100米上的变化,比如快递柜模式;多家快递网点的融合,比如阿里整出来的菜鸟模式;业务员兼职模式,比如众包物流之类的。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