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好的设计公司基本都是国外的分支机构,国内的都差不多,上海的空间设计,平面设计的前景不好,先要从助理做起很辛苦,目前在上海的设计师待遇普遍不高,刚毕业的就更少,基本在3000左右,很多都是休息日再接一份私活,这样才能月均有5000-6000的水平。当然随着经验增长,水平提高,能拿高薪的还是有可能的。
你好楼主.我坐标苏州.离上海很近.我感觉上海总体的设计水平,在国内还是比较领先的。许多大的设计公司也先后入驻上海,
而新的一批优秀的小型工作室近年来也开始涌现,所以我不同意说上海的设计水平不如其他城市。
我有很多做设计的朋友,也曾经和设计公司打过交道。确实和欧洲美国等设计强国比,上海的优秀设计公司不多,但是近年来我也看到了很多进步。
我可以列一些我比较熟悉的优秀设计公司:landor
Landor | Brand consulting and design
或者ideo
Homepage
他们的品质是行业里最好的,全世界都有分公司,我知道他们在美国总部的设计质量非常优秀。另外还有一些性价比很高的独立设计工作室,如Melo & Yan Design:
Melo & Yan | Design Studio
他们在上海,国际设计团队,性价比高,设计质量非常的不错。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你。
您提到产品结构设计师,其实就是工业设计。关于这方面的人才越来越少,整个制造行业都缺是不对的,应该说才刚起步。
如果说,前几年感觉产品设计人才多,或者比较活跃那是一种错觉。为什么这么说,过去知识产权保护,不够重视。加上企业对这方面人才培养不重视,老板企业领导格局不够大,视野不够宽,对人才研发不重视。注重短频快,拿来主义。对人才储备培养是一块巨大的***投资。重硬轻软,对有型不动资产不息血本,因为它没腿不会走,即使废了贬值了还在那里的财主思维。
设计人才不同付出的是脑力,是多门学科综合性人才,大略有这几个,美术功底、人体工程学、制造工艺流程,流行趋势,应用体验,市场定位抓取多维度感知。
设计师价值与企业文化价值密切相关。一个好的设计师,抵几百万设备,上千万硬件设施也不足为过。识人才重人才是企业长远进步延续的根本。过去几年,很多设计公司说是设计,其实就是抄袭,把国外的设计搬到国内来,把爆款改一改规避侵权,甚至一个设计吃多家,套娃设计。会个设计软件就是设计师,对产品一窍不通。会结构的不会外观,会设计又抓不住市场脉搏,没有趋势潮流引导概念维度。(不否定资深设计师,大多数从事设计行业设计师。)
最可悲的是大多数企也业(特别私企)对设计人才歧视,设计师工作属脑力劳动,看不见摸不着,看不到有形工作任务进度,睁眼说瞎话(不是很恰当)完全不对设计师作品,不做客观肯定,客户、市场结果型定价值,这是企业领导人通病。殊不知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好的品质、好的概念,更需要企业多部门战略协作推广运营。
我们都知道现在制造业如履薄冰,忽略设计人才储备布局病态高发期。过去制造业掌握话语权,现在销售运营掌握话语权,跨界行业掌控话语权。为什么?制造业对设计人才不重视、培养,
都在喊做大做强。
说不完道不尽,总之企业对设计人才培养重视,才是对明天延续的投资。
最后祝愿从事设计的才才们,或者即将踏入设计这个行业后背们,珍惜设计每一天,因为你的每一天都在增值,你们只属于恰逢其实的那一刻!――七善邨
我是工作了二十七年的设计师,从事过多种设计,每一个领域的设计,我努力去做到最好。对这个问题,表达一下我的浅见:
对产品结构人才的总体需求层次低是主要原因。
供求关系是经济市场的主原则。市场虽然缺乏产品结构设计人员,但是整体市场需求层次却相对比较低端。
小家电、道信电子、汽车电子等产业,对结构设计要求并不高,会画图纸就能勉强胜任,企业给出的薪水自然就低;
真正要求高的产业,是高端原创企业。
像汽车整车设计、发动机设计、航天航空、高端机床、精密仪器等,这些企业都在欧美、日等地方,在制造业中的占比也很低。
中国的高端原创企业极少。
这些高端原创企业对人才的经验、客观性、创造力、品性等能力要求极高的产业,也极少年轻人能胜任的。
我相信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能力,虽然有所滞后,但供求关系始终是趟向平衡的。
我是轧钢机械专业毕业的,从毕业到现在工作有二十七年了,专业做PCB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外观设计、机械设计都各有十几年。
本人全部回答均为原创,署名权受法律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机械设计、产品结构设计是一个对个人经验要求非常高的行业,没有经年的积累不足以当大任,随便一个失误造成改模返工,对企业都是不小的损失。中国各个大学几乎都有机械机电专业,每年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他们在上岗之前,至少具备基础的绘图功能,接下来就是企业和社会对他们的培养,以适应产品设计要求。造成缺人的局面,薪资待遇其次,企业变态的用人政策和HR畸形的招聘要求:1.要求有N年经验的,经验从哪来?你培养我可以拿过来用,我不培养,提高了门槛,致很多年轻人转投门槛低的行业;2.超过多少岁不要,年龄大了待遇高精力少养不起,你可以去其他公司,我不要,造成专业断层。一个不能承上启下的行业,怎么能不缺人啊。
工作中遇到一些同事,基本都是70后80后,很少有90后,这个行业出师还是需要几年时间的磨炼,软件会了不等于实际情况怎么样,需要花的时间比较多,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少有坚持得下来的。
我是一名从事室内设计17年的室内设计师,在这个行业里打拼多年,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可以说设计行业看起来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行业,其实还真的是一个苦逼的行业。
好多设计师表面看起来很光鲜,但实在也就是一个空壳子,还天天累成个***。怎么说呢?我们做室内设计都是美术生出来的,而且美术生的人数体量也比较大,我们也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设计师,比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和建筑设计。在设计行业里加班是常态,与IT行业很接近,特别是我们室内与建筑设计,为了赶设计有时候会连续通宵几天在公司做事情。而且很少设计公司是双休的,单双休的也少,一般都是单休就,就是每星期只休一天。
另外就是设计师的待遇问题,设计师有技能在身找工作并不难,但能赚钱发达的没几个,做十年八年赚到钱买车买房的还是有的,但是也有什么都没赚到的。估计安安稳稳地做事情,哪个行业都能做到这一点。而且要成为出名的设计师才有名有利,但是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能是设计的红利时间已经过去了,设计费用太透明而人们的见识也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想舒舒服服地赚点设计费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做为一个超二十年设计工龄的老设计人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身边的朋没有欺骗你,设计行业确实很苦逼,特别是机械设计行业,整天跟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很多搞机械设计的都很难找对象,生活枯燥无味,收入也不高,所以导致没有什么女同志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所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活而选择机械行业,我觉得你可以再考虑清楚,因为这不一定是你理想的选择,这个时代还有更多更好的机会等着你,搞技术的工作是很枯燥的,属于饿不死也吃不饱的工作,虽然说行行出状元,各行业非常优秀的设计师也很多,但在整个行业来看也只是冰山一角,也极少听见有人搞技术工作能发了大财的,所以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谋生行业。如果你把这个行业做为谋生手段的话,那以后的学习过程可能会很痛苦,在学校已经被动学习二十来年了,刚出社会工作没必要再委屈自己了。
因为现在这个年代跟我们那个年代完全不一样,我们70年代的人刚出来打工的时候没有太多的选择和理想,现实非常残酷,在外面没有工作就没有饭吃,能有一份工作就已经很开心了,能找到一份又轻松薪水又还可以的工作那几乎是所有打工仔梦寐以求的事情,做产品设计比在车间上班还是要轻松一些,因此有机会都会很主动地去学习各种知识,那都是为了生活而努力,但是你们这一代人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可以不必为生活而操心,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做任何行业,如果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而是被动去被人推着走,那么你累推你的人更累,相对来说进步的速度是很有限的,很多时候自己也就会限制了自己的思维,难以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我希望进入机械行业的人都是从小就有理想做发明家的人,从小就有天马行空想法的人,从小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因为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首先要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敢想敢干思维活跃的人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如果思维从一开始就被禁锢了,难以发挥想像力,将来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
总的来说,设计工作确实枯燥无味,非常的苦逼,因此多数人都耐不住寂寞而慢慢转行了,所以如果不是真正喜欢设计行业的人是很难坚持到最后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早做选择,早谋出路,希望我的意见可以帮到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