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8840条历史。
其实德国军装是很复杂的,萨沙只能简单说说。
德国国防军的制服,同党卫队是不同的。
而国防军中海陆空军制服,也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德国国防军军服并不是全新设计的,而是传承一战德军军服,甚至更早的普鲁士军服的特点,逐步改良而来。
一战德军投降以后,魏玛***时期的10万规模德军,穿着的是M19式军服。
这套军服保留了普鲁士军服的一些特点,但同一战德军军服还是有一定区别,以区别两支军队。
这种军服的特点是,士兵和军官的军服样式比较接近,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军服***用以往没有的4口袋设计,还有传统的8颗纽扣式样。
这个军服同二战德国国防军的军服,其实已经比较接近。
这套军服到1930年有过小规模的改良,但总体样式不变。
到了1934年纳粹上台以后,德军推出了M34制服,分为常服和礼服。
它的式样仍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开始佩戴鹰徽,而且衣领是绿色。
稍后的M36制服仍然改变很小,继续***用绿色衣领,但军官增添了绿色袖筒,而且四个口袋中的下面两个,变为实用化的大口袋。
1940年的M40军服取消了绿色袖筒和衣领,德军军服上不再有绿色。
到了1942年,根据战争的要求,推出了M42军服,主要特点就是变为开领设计,更为实用。
上面扯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国防军的军服,在长达20年时间内,都是小幅度的改进。
所以,我们很难说谁是真正的设计者,因为参与改进的人很多。
只是无论如何改进,德军军服总是强调一点,就是美观。
除了普鲁士军人的传统以外,***认为军服比较漂亮,才会吸引年轻人来参军。
***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同很多小伙伴看到穿着绣花制服的奥地利军官,觉得特别英武、奢华,立即喜欢上军人的职业。
我们再看看党卫军制服。
党卫军制服和国防军是不一样的。
党卫军源自于纳粹的私人武装冲锋队,这和德国国防军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为了提高纳粹党的号召力,希望设计更为美观的军服。
于是,纳粹艺术家卡尔·迪比奇,在1932年设计了著名的党卫军M32制服。
迪比奇17岁参加了一战,获得过铁十字勋章。
他的思维同***很接近,早在20年代就加入纳粹党,党员编号为1436号,是元老级人员。
1932年希姆莱才寻求党卫军制服的设计者,就委托迪比奇负责。
迪比奇以自己出色的才华,在赫克等人帮助下完成了设计,具体生产者为博斯公司。
很多人认为博斯公司是设计者,这是不对的,他们当时并没有设计能力,只是一家濒于破产的小服装厂。
迪比奇是个艺术家,二战期间也只是设计艺术品,包括党卫队专用的佩剑、戒指、腰带、文件夹封面及多种徽章标志,并没有上过战场,也谈不上有什么暴行。
所以,战后他也没有被审判,活到80年代才以80多岁善终。
二战德军的军装设计商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HUGO BOSS,其中***为德国军装添加了一些第三帝国特有的配饰,也让二战时德军军装增色不少。
二战时德国军装主要延续普鲁士军装传统,而普鲁士军队所崇尚的“服从,服从,再服从”精神,在其军装上也有所体现。而统一得体的军装不但显示着日耳曼民族流淌在血液里的骑士精神,更体现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德意志精神。
其设计理念就是得体,大气,严谨,威武,服从。这些都在二战中德军军服中有所展现,统一的军服就是为了体现整体效果,排斥个性展示,最大限度的成为战争机器的一员。因此德军军服普遍***用量体裁衣,依照每个人的体型设计相匹配的军装。它主要有以下做法,1立体裁量,合理收腰,展现男性力量美感。2勋章配饰精美,比例协调。3用料扎实,做工优良,配色得体大方。这些都有助于吸引兵源,让军队气质显得高贵,得体,具有贵族特质。
当然军队的军装不仅仅作为防寒保暖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展示与威慑,再加上具有艺术味道的配饰,也有助于让普通民众产生向往,增加高大形象。最终有利于战争机器的开动。
就是这个人,
全名雨果.费尔南德斯.博斯,也是全球知名的德国奢侈品牌雨果·博斯(Hugo Boss)的创始人。
雨果.博斯设计的纳粹军装,汲取了普鲁士传统军装的元素,把普鲁士独特的“制服崇拜”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英武挺拔,而且带着强大的压迫气息。
他对军装的设计理念是,修身,挺拔,决不允许肥大,臃肿,真正的做到了量体裁衣,服装生产也没有按照一般大,中,小号的批量生产方式。
他们对每个纳粹军官身材尺寸都进行了计量登记,以求做到最大程度的合体,衣服的做工也做到了精益求精,以便最大程度迎合***提出的“展现第三帝国军人的英武”。
也有说党卫军军服是***亲自设计的,其实,***只是设计了徽章,对他这样所有权力于一身的人,实在是太忙了,不可能再有时间精力去设计服装的。
二战中纳粹德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抛开历史政治因素,纳粹德国军服设计堪称二战经典。***曾说过“军服一定要帅,这样年轻人就会义无反顾的投军效劳”
纳粹德军戎衣款式十分笔挺,英俊,搭配皮靴使人显得愈加精力、挺拔。军服配色多是黑、灰、白三色,袖章则为红色,简单确不失为经典,黑白红三色向来是军服的绝佳的配色。
立体的裁剪,合体的收腰,体现出军人身材力量的美感,勋章配饰精美绝伦,比例协调,既体现佩戴人的身份阅历,也增强了军人的荣誉感。
纳粹德国军服不是普通服装厂做出的,也不是分简单大、中、小号批量生产的。它是由世界知名奢侈品牌—HUGO BOSS为纳粹军人测量登记,量身定做的。
纳粹德国军服并不是由单独的谁设计的,它是由-包豪斯设计学院集体设计的。至于纳粹的党卫军军服则由***亲自设计,标志则是各个师设计。
看起来帅的都是礼服
扯淡清楚二战德军军装设计问题之前,咱们似乎先得明确一个概念,那些我们看起来很帅的德棍大多数穿的是礼服,并非作战时穿的衣服。那些礼服是从中世纪一脉传承,慢慢发展出来的,并非由某个人独立设计出来。
1940年以前德国军队中一直有种特殊的衣服叫Waffenrock,吐槽机没法准确翻译它的具体意思,大致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束腰制服。最初是中世纪的骑士们套在盔甲的外面,用来装13的,大体是下面这个造型。
因为是用来装13,所以这些束腰外衣通常***用昂贵的丝绸制作,还要刺绣上华丽的图案和家族徽章,极尽奢华之能,通常在极其露脸的时候才拿出来套上,时间长慢慢演变成为一种礼服。
1843年开始普鲁士定义了它的名称和样式,从此在德国军事贵族中,Waffenrock一直作为礼服出现,连结婚时都会穿出来。它的大体样式基本没有发生过太大变化,充其量就是更改点细节。下面这张腓特烈二世在18世纪的画像已经是***的小开领了。
明确了以上概念后,咱们就应该知道二战德国军官那些笔挺的制服其实大部分都是Waffenrock,虽然纳粹在1940年禁掉这种称呼,但还是有很多传统军人宁可借一套也得穿上拍照。
我们就拿国防军陆军为例做个比较,他们有一套很帅的M37制服,那就是典型的礼服,它的定义是军官可以随意购买的“装饰性”制服,穿起来极其笔挺。但在博物馆里保存的隆美尔作战用非洲军团制服则完全不同,显得很松垮,咱们可以看一下对比图:
设计师问题
其实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吐槽机没有)都会知道,士兵的军装不可能只有一套的,它会根据作战区域分成不同种类,陆海空各兵种之间也完全不通用。故此这些制服不可能由同一个人设计,元首设计制服的梗可以休矣。
比如当时德国国防军陆军会分野战制服、冬季制服和热带制服,其中野战制服光上衣又分M36、M41、M42、M43和M44等几个版本,其中M44版的质量自然最差。要命的是他们的裤子也是分好几个版本的,前线的士兵经常衣服裤子不同版本混搭,美感有限。
如此多的版本让吐槽机找设计师确实有点为难人,我只能说德国国防军绝大部分制服是由Hugo Boss提供,但具体设计参考了不同军种的专业建议。而且大多数一线士兵的衣服并不帅,质量也很感人。
目前唯一能确定设计师的反而是党卫军制服,他们的经典黑色制服是由卡尔·迪比奇在1932年设计,为了防寒他们还配套了纯黑色羊毛大衣。然而这套经典制服实际上仅仅配发了不足三年,就被其他设计所取代。
被取代的原因很简单,迪比奇那厮设计的确实很帅,但代价是很烧钱,战争期间武装党卫军组建的乱七八糟,哪找那么多钱给他们霍霍?故此真正在战争期间党卫军的制服其实是灰色的,大体是下面这个样子。
大致也就这些吧,欢迎大家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