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chlachtschiff "H" Project )战列舰(“兴登堡”级战列舰),是德国海军“Z”***的一部分。属于大型战列舰***。***建造六艘,代号为H、J、K、L、M、N。其中,H舰、M舰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建造。J舰、N舰由不莱梅的威塞尔公司建造。K舰由基尔的德意志工厂建造。L舰由威廉港船厂建造。其中业已命名的,有兴登堡号(Hidenburg.H39)、鲁登道夫号(Ludendorf.H40)、毛奇号(Moltke.H41)、腓特烈大帝号(Friedrich der Groß.H42)四艘。 兴登堡级的头两艘H39和H40,分别于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开工,H39型也是该级舰的最初方案。 1940年该方案得到了改进,有两种基本型号:H40A和H40B,两者在推进装置和火力配置上有一些差别。H40B应用了当时很少见的柴油/蒸汽轮机混合推进系统和更强大的火炮布置,显然在技术上比H40A更先进。随着战争的进行该方案得到了继续的改进,即后来的H41,H42,H43和H44方案。 H型战列舰是纳粹德国海军在二战时期***建造的最高级别的战列舰。该舰在技术性能和外形尺寸符合德国海军的实际使用情况,比如基尔运河的通航限制和当时德国国力的承受能力。403毫米火炮和柴油推进系统的应用又体现了该方案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一贯坚持"全面防护"装甲防护理论的德国军舰在排水量不大的前提下能达到上述装甲厚度水平,也实属不易。水平防护和水下防护较俾斯麦级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国海军在仓促的准备中投入二战,H***被迫终止。 背景资料: 1939年1月德国最高统帅部正式通过了代号为“Z”(Z***)的大规模造舰***,“Z”***(Z-Plan)正式启动。***将使德国通过实施近10年大规模造舰***,最终拥有向最强大的海权国家挑战的实力。 Z***的核心是两级大型战列舰,其中之一为俾斯麦级战列舰(Bi***arck Class);另一级即:H级战列舰(Schlachtschiff"H" Class)。
iF 设计奖,简称“iF”,创立于1953年, 该奖是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每年定期举办的。德国IF国际设计论坛每年评选iF设计奖,它以“独立、严谨、可靠”的评奖理念闻名于世,旨在提升大众对于设计的认知,其最具分量的金奖素有“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奖”之称。 奔驰、宝马、IBM、LG、三星、索尼、华硕等国际巨头齐聚iF,并展示最新的设计产品。
德国工业同盟,全称德意志工业同盟(Deutscher Werkbund),简称DWB,其艺术设计思想是:
一、艺术、工业、手工业相结合;
二、主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水平,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
三、强调同盟走非官方路线,保持同盟作为业界组织的性质,避免政治对设计工作的干扰;
四、在德国设计艺术界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并接受现代工业化;
五、设计中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
六、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生产,并以此为设计艺术的基本要求。 德意志工业同盟是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1907年成立于慕尼黑,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该同盟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由一群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
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旨是通过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的结合,提高德国设计水平,设计出优良产品。
同盟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业设计师是社会的公仆,而不是以自我表现为目的的艺术家,在肯定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把批量生产和产品标准化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
它努力向社会各界推广工业设计思想,介绍先进设计成果,促进各界领导人支持设计的发展,以推进德国经济和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
它表明德国在工业设计方面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创始人有德国人穆特休斯、贝伦斯、比利时人亨利·凡·德·威尔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