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按合同办事,人文关怀在经营碰到问题时都是排在最后一位的,据我所知设计院的底薪不高的,收入在行业上升期项目充足议价能力强时会很好,但这都不是基本工资的范畴,所以行业处于低谷期时会比较惨,跳的多高摔的多惨,本质上也是个周期性行业,只不过中国这几十年的大基建给人了一种长期繁荣单边向好的***象
降薪是通过全员或部分员工降低薪酬水平,但保留员工的在编。换句话说,降低员工薪资,但员工仍然为公司服务,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节省企业的人力成本上的开支。
而裁员则不同,裁员是直接裁掉企业中最会“花钱”的部门和员工,公司给予一定的补偿后让他们自行找工作。
就我接触,确实有不少企业是降薪裁员的。同时招聘市场上也还是有很多企业高薪招人,有些企业甚至招不到人。所以这要看是什么企业,有的企业会降薪裁员,有的企业还会招人。
【法眼扫描观点】题主所说的裁员降薪,或者暂时拖欠员工工资,和坚持底线按法律规定来,并不是二选一,并不是冲突的呀。
1、法律允许企业在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裁员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而激烈竞争的市场千变万化,包括这次疫情,就把好多餐饮业、***业、酒店业的企业逼得只剩下一口气了。
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或者说活下去,或许就要裁员了。
《劳动法》有类似的规定,只是需要向工会进行说明,听取工会的意见。并且要求以后公司缓过来重新招人的时候,优先照聘原先被裁的员工。
只是企业在裁员的时候,要按照法律规定,给职工发经济补偿金。
2、员工要理解企业的难处
作为员工谁也不愿意被裁,特别是找工作困难的时期,但如果大家都不愿意被裁,就可能拖垮企业,最后受损的还是全体员工。
本来社会上就有一种声音,说《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过于保护员工的利益,没有考虑到老板为了公司,搭上了身价性命,在企业遇到风险的时候,员工可以转身走人,但老板可能会因为破产而拖欠大量外债,上了“黑名单”。
3、员工为了避免被裁,就要做企业离不开的人
企业每年都会进行人员的更新,有的企业就是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免得员工以为捧上了铁饭碗,工作没有了***。
员工为了不被淘汰,就要做一个企业离不开的人!比如技术核心人员、掌握销售渠道的人、售后服务优秀的人等。
那种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遵守法律损害员工利益的企业,或许可以在市场上存活一时,但肯定存活不了一世。
只有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才是王道。
企业如果只剩一口气,这个时候就要看你平时的人脉怎么样子了。另外还要看你的企业,你这个行业的前景怎么样子?如果这个行业已经算是日暮的行业,你的企业又刚刚开始有迹象走下坡路,甚至都已经差点要倒闭了,如果你还继续守着这个烂摊子的话,到时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多少人就是太执着要干一个行业,就算是即将倒闭也要继续下去,最终弄得灰头土脸的。这个时候你还妄想通过欠薪来维持你的工厂的运作,先不要说工人愿不愿意,在这种形势之下,你如果还惹上官飞的话,你的工厂真的继续做下去就只有万劫不复。
如果这个行业虽然是走下坡路,但是还可以继续做,还有前景的话有几个方法你是可以考虑的。第一个是通过熟人和同行来借钱,如果这样可以解决燃眉之急的话,我觉得还算是一个方法。另一个是如果银行还可以愿意给你***的话,这也是可以考虑的。如果要通过欠薪来解决燃眉之急的话,我劝你还是趁早把这个企业给关闭了算了。因为这样做除了没良心之外,还给自己埋下了一个***。
企业只剩下一口气儿,说明经营状况不好,没有盈利。企业生存还是死亡,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有法律问题。裁员也好,降薪也好,拖欠工资也罢。看起来可能是稀松平常。但是这些事都有法律明文规定。这些问题回避也好,面对也好,都要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实行。否则企业要承担相关责任。可能是民事的,可能是行政的,还可能是刑事的。
不知道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是什么,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总会有风险,但有风险就有挑战。一个人能开办企业,说明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过人之处。可能以后还要开办企业,而且还会开办更多的企业。别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而耽误了未来的大好局面。
也看到一些企业起死回生、发展壮大的故事,不妨借鉴试试。人只有坚持住底线,才能天地宽阔,才能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