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好的人分几种,其中书法家和画家、雕刻家一样是算在艺术家这个范畴里的。至于书法爱好者,他们也自以为是艺术家。这个群体和设计师本来就不是一类人。我以前尝试过和几个书法家合作。后来发觉他们练字多年,脑子里条条框框太多。而Logo设计的主题却是千变万化的,你跟他讲变化他给你说规矩,最后只有自己拿笔上阵。
不过还好这个世界上所谓“书法好的人”不仅仅是书法家,还有这么一群靠写字吃饭的人。其中有一个很牛逼的人写的中文Logo你一定是见过的。
如果你不算太老的话这三个电影至少海报应该是见过的。它们的作者都是同一个人,叫冯兆华,又名华戈。
80年代的香港还没有电脑制牌公司,户外大型招贴全靠手写,华戈就是众多手写招牌的写字佬之一,仔细算下来冯先生从入行开始就应该算是广告圈的人才对。
这种招牌在香港称为“白手招牌”,曾经也算是香港重要的城市名片。其实就是木质或铁质招牌固定在铁杆上涂刷白油漆,待干后再由写字工手工写上品牌Logo和一些宣传语。不过香港的招牌或许是城市规划的原因横挂在整条街上空,危险程度比贴楼招牌更甚。当年的华戈就是靠这种招牌来练手的。据传当年他常常独自站在七八楼的高度,手扶棚架挥毫。因为招牌文字太大,为了斟酌比例经常需要身体后仰。楼底下一帮闲汉围观他写字,写完一个,大家拍手叫好。他一路从上写到下,干完活就收钱。
富临皇宫、帆布店黄铭记、英华书院等的招牌都是他的手书,写得多了,华戈也就总结出一些经验:酒店就要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学校就要敦厚一些,四平八正;武馆则要感觉拔刀相见;幼稚园就要Q一点。
因为价格便宜水平又高,业务不断的华戈在钵兰街赁了一家档口做起了专职写字佬。香港地方不大,有本事的人自然容易出头。写得一手好字的华戈很快就被洪金宝相中委托他去片场写诸如招牌酒幡之类的道具。
写道具,因为涉及多个行业,对华戈的历史知识要求很高。香港流行北魏体,而上海则更西式一些,融合了仿宋体。一条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招牌,还有店铺里的用品,华戈需要写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要多涉猎不同文化,字体风格多变,才能写满一条街还不让观众看出来是一个人写的。”
道具写得久了,终于有人请他设计电影Logo,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华戈写过的电影片名已不下60部。他写电影Logo有个规矩,就是要先了解电影的内容梗概。
《食神》,“要有炒饭、有锅气的感觉;《倩女幽魂》,要写出非常哀怨的感觉;而《半生缘》的感情绕来绕去,要写出像梦又像花、糊里糊涂的感觉。《叶问》与《叶问前传》也不同,前者要写得劲道,后者则要内敛,因为前传中叶问尚未出名。还有《魔警》,并不是说警察是魔鬼,而是这个警察又多重性格,“魔警”二字要体现出这一点,但又不能把字写得面目狰狞。
因为对文字情感的精准把握,华戈为电影设计文字Logo基本上都只出一稿。行内人遂称“有華戈,冇奔波”亦有剧组因为档期不合或资方原因另觅书法家。但导演却不收货,最终只能再联系华戈安排时间重写。
书法家这种人大多数研习前人的成果,更在意书法的深度。类似华戈这样的写字佬交钱办事,委托方多种多样,更在意书法的广度。所以你所谓“书法好的人”如果是指的书法家,那自然只有风格和甲方要求相符才有人愿意委托。如果说的是善于写字的设计师,那么将汉字融入设计融入Logo就是他们的工作,他们从未停止。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为官方文字。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李斯的《泰山石刻》标志着书法艺术的产生。
楷书不是
“考验”书法能否成家的一个标志。
楷书是书法的一个门类,与其他的书体一样,相互之间有关联,有影响。从根本上来不存在孰是孰的必须具备的关键性的作用。
楷书作为认字,和学习它(楷书)自己的笔法和间架结构起关键作用。同理,其他书体的笔法和间架结构的掌握也必须通过它自身书体的学习。以为学习“好”了楷书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其他书体写好是不可能的。相反,可能的结果是写不好其他的书体。远的不说,就是田某人吧,不说他的楷书的好孬,他写的其他字体如何。
书法里面的各个字体,虽然有关联,有影响,它们的基本关系如同戏曲里的各个旦角,歌唱的各个声部种类,各种大小的提琴相似。它们独有自己的特点性质,各有自己的表现方式方法。如果有某人说善于四种书体云云,至多就是“会”而已,是说不上“好”的。
楷书如果一定说它的前提性作用,也就是童蒙认字习字的时候,以楷书入门比较有优势,而且它的优势也多数在认字那一块。
楷书有它的魅力,有它的作用,但是没有到缺了它这个基础,其他书体的学习就没有可以闪光,获得成就的可能。这里没有那个必然。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楷书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为书法家的标准。不可否认楷书是书法学习的基础,一个书法学习者,应该从楷书入门,打好基础,一般而言,楷书学好了,才能学好行书,草书。当然,现在也有从隶书入门,学习行书,草书成功的。历史上有很多大家,他们的楷书并不杰出,但是他们在行草书取得了巨大成就,仍然被称为***。如傅山,王铎,米芾等。其实,整个宋代就没有出现过以楷书名世的书法家,但是这不影响宋代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光辉,伟大成就!
在当代,书法的实用性降低以后,楷书基本无用武之地,他的重要性主要在书法学习表现为基础性。因此楷书要重新获得社会广泛青睐,需要在艺术性上多探索,那种标准化,程式化书写的楷书注定会淘汰。
综上,怎么能够仅以楷书评判成为书家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