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资料一般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与品级资料。不同类型的资料应用差别的分析方法。
1、计量资料:用定量要领测量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所得的数值资料为计量资料,亦称数值变量资料。如观察7岁男童生长发育状态时,以人为视察单位,每个人的身高(cm)、体重(kg)和血压(kPa)等数值为计量资料。
2、计数资料: 先将视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种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的视察单位数,为计数资料,亦称无序分类资料。比方调查某人群的血型漫衍,按A、B、O、AB型分组得各血型的人数为计数资料。
3、品级资料:将观察单元按某种属性的差别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视察单位数为等级资料,亦称有序分类资料。比方临床疗效按控制、显效、好转和无效分组所得各组人数。
深圳的医疗不断没有优势,反而差到极点。看病难已经严重的困扰着人们。仅仅就是北大医院略为要强一点,也只有我们武漢一般三甲医院的水平,但是挂号非常的难。相比之下武汉的医疗水平要高得多。象同济,协和医院和中心医院等等这些在国内也算顶级医院,看病非常的容易。还有很多三甲医院,二级医院都能很好地方便的为病人治疗服务。因此深圳的医疗水平完全脱离了深圳快速发展的轨道。令人堪忧。
谈教育的话,深圳是面向未来,与国际接轨,很多创新教育集团开发了新的培训课程,这个是另外2个城市不足的地方。武汉传统的教育是强,数一数高校,就多得不是深圳和长沙能比的,但是培养的人才都流失到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了,所以自身的科技转化能力差。长沙是新兴的中南部城市,将来一段时间会埋没在武汉和广州的阴影中,但是发展潜力很大。
三个城市都属于中国万亿俱乐部的成员,虽然深圳以两万多亿的GDP总量领先于武汉和长沙,经济发展上深圳的优势最大。
但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深圳就不存在这样的巨大优势了。
武汉是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17年,武汉有普通高校84所,在校研究生12.7万人,在校本科及大专生94.8万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7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百所。
深圳,截至2017年有普通高等学校12所,在校学生9.67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06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2.14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1.61万人。
无论是从学校的数量还是在校生的数量进行比较,武汉的教育***最佳,其实是长沙,深圳最弱。
医疗***方面(截至2017年末)
早在2011年武汉每千人就拥有床位数5.44张,居中国第一;每万人拥有医师数26人,居中国第六。武汉有卫生事业机构5700个,其中医院335个。医疗机构共有床位9.16万张,其中医院7.8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2.7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3万人,护师、护士5.13万人。
2017年,长沙有卫生机构449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7个。卫生技术人员7.7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93万人注册护士3.65万人。卫生机构床位7.3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65万张。
在医疗方面,武汉优势最为明显,深圳和长沙相比,一个在医疗机构和床位方面优势明显,一个在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方面占优。
我临床硕士也转工程师了,看你知识结构体系吧。
软考中级的“软件设计师”如果能过的话,你软件起码入门了,加上医科背景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医疗软件公司也可以考虑的。交叉科学、复合型人才都是容易出成绩的,只要有兴趣,肯钻肯坚持。E:rui8z@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