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后两项,
来,
跟大家简单提1个和音乐有关的尴尬经历,
个中滋味任君体会。
▼
小学时候要选一个同学代表学校形象给市里来的领导进行才艺表演,
因为这事通知的非常仓促大家都没有什么准备,
所以主管主任直接来到正在练琴的钢琴小组,
钢琴老师就在我们十个同学里推荐了两个比较好的即兴弹首曲子给主任听。
其中一个同学弹了南泥湾,
另一个同学弹了个肖邦。
《肖邦画像》
最后,
主管主任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弹南泥湾的那个,
理由很简单:她能跟着琴一块唱,好听!那个弹西方曲子的太平淡,感觉没什么技术。我觉得南泥湾弹得好!
这事尴尬吗?
在我们看来真的很尴尬。
那弹的可是肖邦的钢琴曲呀!
没什么技术难度?
excuse me?
很久之后再想起来这事,
我觉得主任的反映和选择与我们当代大众对于艺术的口味简直如出一辙——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之后还发行了自己首张古典音乐专辑《肖邦精选》以及之后的《李斯特钢琴精选集》,因为肖邦和李斯特的曲子在专业领域看来,既高难度又优美,演奏之中能很淋漓尽致的体现技巧和素养;
可大众似乎更喜欢朗朗,
尤其喜欢朗朗弹诸如《保卫黄河》这种铿锵有力自己还能跟着唱这种,
觉得朗朗这样***的演绎非常有共鸣。
▼
在这里,
其实并不是要否定大众的审美品位,
因为曲高和寡这种东西在艺术欣赏中太常见了。
不是《保卫黄河》就一定比肖邦的曲子差,
而是后者是古典音乐而前者是流行音乐,
你说流行音乐比古典音乐在专业上技术高、音乐性好,
那完完全全就是错误的。
所以,
面对业余的主任一番在音乐上业余的评点,
怎么会不尴尬?
感谢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评论,不喜欢千万别勉强!
我从小就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等,但是就是因为爱好太多,所以一直没有一项比较突出的兴趣爱好。几乎都是半吊子,通而不精,学而无术。
上了语文课,看到有一句“术业有专攻”,我转变了自己的思维,想把自己喜欢的其中一种爱好慢慢培养起来,最后就选择了绘画,那时候也是被逼的,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并不好,需要借助艺考来给自己加分,。我记得我们一级总共有十个人左右,都跟着美术老师学习绘画,包括了素描,速写,水彩水粉等,每天课间别人都在玩,我们都是认真的练习绘画,学了一年并不怎么专业,考试的时候,真的是百里挑一,报了差不多有五千多少,成绩出来了,我们都落榜了,只有我的成绩平常不怎么样,在那次跑到了十五,但是最终也没有进入加分。
距离现在已经有六年多了,想想那时候对书法,对绘画的热爱,自己都会感动!有感觉很尴尬,那么努力,却最终没有结果,但是我努力了,我经历了,不后悔,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不抛弃不放弃,坚持这条路,好好走,加油!!!
许知远***访李诞,李诞开着玩笑又不失坦诚地说出很多实话,而且他说,他在脱口秀舞台上就是在“嘻嘻哈哈说实话”。
我认为好的脱口秀就是这样的。
如果***都是四平八稳地说套话官话,这确实不会冒***了,但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有时候巧妙地说出一些实话,确实会让一些人尴尬,但这属于说破无毒,比每人都话窝在心里盛强百倍。而且对于其他大多数人来说,得到的不是尴尬。
但如果这个玩笑不够高明,确实可能得到的不是笑声,只有尴尬。
开玩笑是需要冒险的,尺度自己把握,很多时候这个尺度就是受众的内心,你不乏评论他的尺度是不是过于狭窄,但那就是他所能接受的实际尺度。
黄宏在某小品中说,我们农村根本不用雇佣保安,我们的一条狗相当于你们五个保安。这时他有意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手里的警棍。”按理说他已经把话圆了回来,但人们还是不答应,说他其实保安人员。黄宏不得不感叹,咱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经不起开玩笑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段喜剧作品无法让观众笑起来,同时也无法让他们反感,剩下的感觉就是无感,没有人对此感兴趣。这也是一种尴尬。如今的春晚小品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上面演员打鸡血似的大喊大叫,想要凭此要下观众的掌声,在镜头的捕捉下,在领掌人的鼓动下,掌声确实能响起来,但看大家的表情就能感觉出来,他们是多么难受和不情愿。
总体来说,喜剧什么时候容易让人尴尬,一是水平不高,观众无感,二是分寸把握不够,观众看了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