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科专业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但我转行了, 我的转行成本还好比较低, 我是大三下学期转行做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还是属于工业自动化行业, 偏软件一点。
以上是我的路子,以下看我的建议。
如果你要转行, 我还是建议不要转太远,我建议选择机器人、无人机,据我工作所知,这两个行业需要的是综合人才, 不是说计算机专业就一定可以做好机器人、无人机,这需要有综合知识的运用,就像机器人是机械、电气、软件、算法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做机械本身逻辑思维可以,只要稍加培养学习软件算法方面的知识,做这个行业是最好的,反过来如果你去做互联网, 真正的互联网公司需要正宗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并且你一个半路子出家去跟计算机专业竞争,你的学习成本更高,并且还没有别人做的好, 不要好高骛远, 互联网并不是适合每个机械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够学好计算机那么多知识,计算法里面原理,软件,算法。。。。都可以学号, 那么互联网的高工资适合你。 并不是说工资就一定比机器人,无人机高,线这两块也非常吃香。
毕业10年的机械生的忠告。如果你刚毕业或者毕业3年内,有这样的疑问,赶紧转行了,因为你有这样的疑问,机械的东西,你已经不感兴趣了。同时3年内还在疑问,说明你目前的机械功底还不是很扎实…转行,建议物联网,IT不建议…IT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职业,一般5年一个巅峰,之后会有10-15年的低谷,物联网,目前不好说,但如果有机械基础再加物联网,很吃香的。仅仅是我的想法。
机械行业没有被淘汰的可能,任何行业做好了都有前途,我就是普通机械设计师(不是领导),现在税后月薪3.72万,关键是业务要精通,还要有绝活,比如大家大家都能做设计,但还会cae分析和光学计算设计,没了这个人就失去光学设计能力,工资自然就上去了。
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大环境有比较直接的关系,受基础建设进程的影响也比较大,在整体行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机械行业也必将会经历结构化升级。对于机械设计人员来说,学习一定的互联网知识,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有必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产业互联网发展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产业互联网要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赋能传统行业,而机械行业是传统行业的重要领域,自然会被重点关注。对于机械设计人员来说,未来掌握一定的大数据相关知识是有必要的。
第二:行业经验越发重要。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到传统行业,这个过程必然会遇到大量的壁垒,而要想破除这些壁垒必须要有行业专家的参与,因此行业经验在产业互联网阶段是比较重要的。
第三:行业发展空间较大。机械行业虽然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经历一定的阵痛期,但是机械行业总体的发展空间还是较大的,所以作为机械设计人员来说,需要在产业互联网阶段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升级,以适应未来的行业结构性变化。
总之,不论是否转行到机器人领域,对于机械设计人员来说,学习相关技术都是有一定必要的。由于机械设计人员往往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所以在学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知识的时候并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物联网是产业互联网建设的排头兵,物联网更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础,所以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的空间都会比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物联网知识开始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在头条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因为在这个行业,你所处的位置越低,遇到的挫折越大多,也就常常会有怀疑和沮丧,不过也谈不上后悔。我想其它行业也是大抵如此的。
室内设计这个行业,范围也是很广的。最好就业的家装这个小范畴,也可以有很多的细分。比如做硬装或软装,或者专做地面拼花或马赛克拼贴,专做隔断造型设计制作,专做中式配景,专做欧式配饰等等。从硬装来说,和工艺技术施工离得越近,就越能进入行业细分,从而依靠设计优势取得成就。从软装来说,和文化艺术生活离得越近,越能从这几个方面进入更小更高端的圈子。
更有价值的天地在工装范畴,更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在工装里的商业文化艺术装修领域,更专业和稳定的在特定装修行业,比如医院银行场馆等。
设计师最应该坚持的信念是:下次会做得更好!这样才会有进步。即使是设计大师做完一个案例,过后再回顾也会有遗憾。
因为设计没有绝对完美的,只有相对的圆满。
设计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把所有的实际因素考虑在内综合在一起做出的一个平衡的方案。
对于完美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标准。
谢谢邀请
题主,同为设计出身,我做的的建筑、规划设计,闲下来的时候经常会后头看之前的一些[_a***_],有时间了会去到项目地再看看,有成就感的同时,也会有很多遗憾,经常会想为什么当时在有限的条件里不把某些功能加进去?使得项目更具竞争力。但是已经发生了,只能在往后的工作中多注意。
也许这个就是设计行业的魅力,总是在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完善,做出来的项目都是不可逆的,很多设计人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真正流芳百世的作品,哪怕只有一个这样的作品,根本不敢去想象我们建筑界的泰斗贝聿铭一样,一生创作了多个经典作品,值得所有后人学习、称赞。
与其说自己的设计水平是否提高,不如说成设计成果是否被认可、被使用。我认为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判断。
一、从价值体现的角度来说——它已经从设计方案变成产品了,这个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个综合因素。
设计出来的东西是否能称之为作品或者产品,是取决于其是否可以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而且在众多设计中能做到利益最大化的一个,通长情况下,这样的设计才能称之为合格的产品,要想赋予这个产品更多的价值,就看设计师、设计团队怎么去融合各方面的条件,怎么解决内部的矛盾,使之在优势和矛盾中找到那个最好的交点,这个就看设计师的功力了。
二、从设计角度出发
这个就是行业内或者设计团队内部进行审评时,大家给予了高度的认同,无论从构思到方案诠释,再到整个作品呈现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主要是对这个产品进行的技术方案论证。
三、市场反应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说楼盘开盘,从小区规划的合理性到户型特点都好的楼盘,一般更容易成交;再比如说服装行业,款式新颖、用料上乘、裁剪精细的服饰同样会收到消费者的青睐;餐饮行业同样是这个道理,色香味形具佳的菜品更能使各种食客流连忘返……这样的例子存在各行各业。
通过以上几条其实不难看出,一个设计作品好不好,是通过外界各种因素综合肯定的评价结果,设计水平的高低也就体现出来了,我们作为设计人更要从之前的设计案例中总结得失,还要善于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以便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能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新的产品,但有一点我认为是必须坚持的,就是自己的特点,这个是作为一个优秀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特质,哪怕我们暂时没有一战成名,也要去坚持!望大家共勉!
未必见得,经典大致就那架势,设计未必要出奇出格,始终要以人为本,当然是需要突破常规勇于创新,主要还是看具体从事哪方面的设计,能将实用与创新结合就一定会有市场价值。
本人33岁,大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后也是一直在厂里待着,在青岛,后来娶妻生子,两个孩子啦,父母年纪也大啦,在青岛买不起房子,就回到菏泽一个职业学校当老师,一个月4000多块钱,教育岗位相对轻松,同样没有企业工资高,现在职业学校很多要老师,聘任制,对教师资格证等没有要求。